春天来临,熬夜加班的你此时是否感觉昏昏欲睡,提不起精神?工作没精神,学习没心情,殊不知春困已来,而年轻的你可能已经中招啦!
专家指出,春困即为人体阳气升发不足所导致的,是一种生理状态下的生物钟的调整,也可以是一种病理状态。
春天来临,气候逐渐变暖,人体的生理状态也会随之变化。体表毛细血管血流量增加,相对供给大脑的血和氧减少,人们就会觉得困倦。中医认为,清阳升则头目清,平时喜欢吃生冷、滋腻食物或者喜欢饮酒的人,脾胃功能比较虚弱,加上春季湿气较重容易困阻脾阳,以致清阳之气不能上升至头目,以致春困。
如何预防春困
1、睡眠调养。《四气调神大论》指出:春三月应当“夜卧早起”,即每天入夜即睡,早些起床,时间上在晚上10点到早上6点较为适宜。适当的午睡30分钟也是很好地选择,切记睡眠时间不宜太长,否则会越睡越困。特别提醒,年轻人应尽量少熬夜,因熬夜极易伤及人体阳气,会更加昏昏欲睡。
2、饮食调养。春季应适当吃一些温补阳气的食物,以养护阳气。但是不能大温大热的进补,如“附片炖狗肉、羊肉等”应尽量少吃。《本草纲目》中主张“以葱、蒜、韭、蒿等辛辣之菜,杂合而食。”此外,五味中的酸味应于春气,与人体五脏的关联是“在脏为肝”,故饮食的调养还应注意调养肝脏。可以吃一些春季应时的食物,如颜色为青绿的果菜,适当吃一些酸味食物,以助阳气的生发。
3、运动调养。《黄帝内经》有云:“久视伤血,久卧伤气,久坐伤肉,久立伤骨,久行伤筋”,常在办公室的你或许经常面对着电脑,而久视易伤肝血,应多去户外散步,爬山,以使形体舒展。如果时间不足,办公室健身操也是不错的选择。况且中医认为“胖人多痰”,而痰湿困脾,所以相对肥胖的人会更容易困倦,春季是减肥的好时节,动起来吧。
4、情志调养。肝胆主人体少阳之气,在四时与春季相应。肝气与情志的关系最为密切,情志调养重在养肝气。一是要保持心胸开阔,乐观愉快,使肝气舒畅,顺应春季的时令。二是要忍急戒怒。中医常说“怒伤肝”,肝气不疏,则气机不畅,更会阻碍阳气的升发。
此外,专家提醒大家:冬季养“藏”不当,即在冬季不能使阳气得到很好地隐藏,也是导致春困的一个重要原因,故在冬季还要注意防寒保暖。
按摩可以解除困意
倘若你的工作多是户外性的,那么你大概很少会感到春困。户外活动可以使人气血通畅,从而减轻春困症状。不过针对户外工作较多的人,医生还是建议养成中午休息的习惯,对恢复饭后的困乏有非常好的作用。
工作在室内的市民,就需要学一些按摩技巧。起床后,市民可先喝一杯冷开水,或者淋热水浴,做简单的体操,让大脑保持清醒。
当自己有了犯困的征兆时,则先放下手中的工作,按摩一下头部的太阳穴、百会穴,或者像洗脸一样,从脸部中间自嘴唇、鼻部向上向外再回到开始的
位置为一周,每次做10~20周。按摩的主要作用是改善头部的供血情况,可在短时间内起到祛除困意的作用。
老人需当心“假春困”
“假春困”是老年人需要留意的问题。一般来说,老年人的精力不如年轻人,春天暖和的时候,便格外容易春困,但是诸如老年痴呆症、中风等疾病,其症状之一便是嗜睡。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,会呈现一种“日落综合症”,黄昏时分出现一系列的情绪和认知功能的改变,比如情绪紊乱、焦虑、亢奋等,持续几个小时或者整晚。由于晚上太兴奋,白天往往容易有犯困的情况。
此外,有七成以上的缺血性脑中风病人,在发病前一周左右,会频频出现打哈欠等犯困现象。有些贫血患者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就是疲乏、困倦。另外,肝脏有了炎症,或者甲状腺功能减退,其表现之一就是总犯困。由于这些疾病在外部表现上与“春困”类似,所以很多当事人及其家人往往并不留意,但病来如山倒之时,就无法从容应对了。
辨别真假春困的关键,是了解这些疾病的其他症状,比如肝炎,倘若再犯困的同时出现皮肤发黄粗糙、恶心、厌油腻等症状,甲状腺功能减退则会同步出现面部表情迟钝、讲话节奏慢、健忘、情绪不稳定等状况。(责编:石泽凤)
|